课程建设

课程师资

当前位置 : 首页 > 课程师资 > 课程建设 > 课程建设 > 正文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加强和推进我校美育工作,推动美育教学改革发展,学校开设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美育活动。主要包括美育选修课程以及美育实践两大部分。

一.已开设课程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我校开展一批种类多样、形式丰富的选修美育课程。包括:民间艺术鉴赏、古典诗词鉴赏、音乐鉴赏、美术鉴赏、果品文化与鉴赏、京剧鉴赏、酒文化与鉴赏、插画艺术基础、美学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等一系列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精品课程。以下为相关课程具体介绍:

  1. 民间艺术鉴赏            授课教师:胡燕,朱志平,房婉萍,宗良纲

    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理解民间艺术的内涵与精髓,体味民间艺术所蕴含生活哲理与生命智慧,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一门通识核心课程。课程由业内资深教授主讲,从民间艺术的哲学认知出发,通过茶与茶艺之美,壶与陶艺之美等三个部分理论课与体验课的学习,结合线上线下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将生动的民间艺术融入教学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含蕴在身边的民间文化。

  2. 古典诗词鉴赏            授课教师:张娜,薛慧

    该课程旨在提升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能力,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古典诗词之美,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达到以古典诗词鉴赏课程为依托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与美育的目的。

  3. 音乐鉴赏                  授课教师:王菲,陈丽竹,陈学元

    该课程由业内资深专业教师主讲,从中西方音乐艺术发展的基本概况出发,通过中国传统音乐、西方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剧等三个部分理论课程的学习,结合线上线下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音乐背景、音乐形式、音乐内涵之间的相互关系。

  4. 美术鉴赏                  授课教师:程万里,顾平,吕少卿,朱志平等

    该课程拟系统介绍中西美术各流派,及缘起的社会哲学背景、艺术理论主张、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以及创作实践特点。通过授课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基本艺术素养以及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兴趣。

  5. 果品文化与鉴赏         授课教师:高志红,侍婷

    该课程通过介绍果品与文学艺术、饮食文化、装饰艺术、保健价值以及如何鉴赏选购果品,围绕果品文化这个主题以大量的图片、实例和历史典故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国内外果品文化的概念和外延,学习优质果品的挑选技术和果品科学的食用方法。

  6. 京剧鉴赏                  授课教师:王环宇,裴正薇

    该课程的内容着眼于京剧艺术,从国粹京剧艺术的起源、发展入手进行主要介绍。京剧本身的文化特征就有很强的教化作用,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许多京剧艺术大师的成长历程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许多充满着正能量的剧目,都体现着家国情怀。

  7. 酒文化与鉴赏             授课教师:李伟,张秋勤等

    该课程通过融入传统的中国酒文化和饮食文化的精髓,让学生更深入地懂得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以中国酒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酿造业对中国及世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贡献,树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进一步利用所学的就文化知识服务家庭和社会,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8. 插花艺术基础             授课教师:赵爽,刘晔

    课程围绕插花艺术概念,讲述插花艺术基本知识以及插花造型的基本理论。在理论学习中增强对事物的感悟力以及对挖掘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培养性情。为进一步花艺学习打下基础。

  9.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        授课教师:吴泽

    该课程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花卉,通过对花卉的基本知识、花卉的文化内涵以及中国花卉文化的介绍,将传统名花与古典文学相结合,提升花卉鉴赏能力的同时提高人文艺术修养。

  10. 美学与大学生艺术素养    授课教师:朱媛媛,姚敏磊等

    该课程聚焦于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中获取美学素材,关注饮食、心理健康等多领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汇报等方式,从个人体验层面进行直观的美学体验的分享与学习,为大学生提升感悟表达能力,发挥主观创造力,提升团队合作力有重要作用。

  11. 大学生艺术实践专修课程  授课教师:陆娟娟等

    该课程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包括“舞蹈”“戏剧”“戏曲”“民乐”“西洋乐”“合唱”“演讲与主持”“礼仪”八个艺术门类,培养学生艺术兴趣,提升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塑造美好心灵。

二、课程培育

1.艺术与科学                       授课教师:朱志平、周玲玉等

该课程为深化我校美育课程与学科交叉课程建设,充分发挥美育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培 养文化艺术创新能力,提高学生人文、审美素养而设立。课程结合专业特点、学科特色,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美育元素,并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形成具有南农特色的“课程美育”教育教学体系。

三.美育实践

为帮助学生具体运用美学知识,在实践中感受美学氛围,体味美学情感,学校特地依设置美育实践培养方案,依托南京农业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将美育实践学时完成情况纳入毕业考核标准。在校期间,学生累计40个美育实践学时后获得大学生美育实践课程学分,并将相关成绩登记在第七学期成绩单。学生大一至大三学年累计获得的实践学时不足40个,大学生美育实践课程记为59分,学生可在毕业学年的5月份前差额补修,在补足所差美育实践学时后方可达到毕业条件。在毕业学年的5月份仍未获得40个美育实践学时的,不能获得该学分,可在最长学习年限内返校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重修。美育实践学时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获得:

1. 文化艺术类活动

文化艺术类活动指校内、校外举办的各种文化艺术类演出、讲座、竞赛、展览等活动。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系统报名、签到、参与相关活动后获得规定数量的美育实践学时。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对文化艺术类活动参与学时执行大一至大二每学年获取学时不低于10个,但不超过25个实践学时,大三学年不做硬性要求。

2. 文化艺术类竞赛获奖

参加不同级别竞赛并取得名次可获得相应美育实践学时。

3.美育实践报告

学生须参加校级以上文化艺术活动满6场,其中讲座不少于2场,且于第六学期末提交一篇2000字以上的实践报告。报告经批改获得优、良、及格成绩,分别计40、30、20个实践学时

4.参与院或校级大艺团可获得相应数量学时。

推荐阅读